第两百四十六章 超算-《科技王座》
第(3/3)页
有些并行软件写得糟糕、硬件配置不当的级计算机,其实际挥的效率甚至只有百分之几!
这当然是历史局限性,事实上,随着人们对于并行运算理论、算法的逐步完善,以及配置以并行效率更高的处理器,在三、四十年以后,这个数字就能够提升到百分之六七十。
而关飞设计的精算一型处理器,本就是后世成熟的产品简化版,关于如何提高并行运算效率后世的科学家们、数学家们早已殚精竭虑,做出了尽可能高的优化。虽然他对其进行了大量删减,可以说只是采取了其中核心的核心中的一小部分,其并行优化效率,也远非现在的处理器可以媲美。
至于与之配套的并行控制程序,那更是随手拈来。
这套中华一型级计算机,运算的理论上限值是七十二亿,而实际运行效率也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高达六十八点八亿次!
无需实际查证,就妥妥是这个时代全球运算度最快的级计算机!
有算其实不算什么,关键是能否挥其效率。
中国的算之路走得一直很艰难,由于被西方封锁,无法买到合用的级计算机。就算是偶尔能够借人家的用,也不允许进入操作室,所有的计算课题必须全部提交给对方,经对方审核后由欧美技术人员进行输入,然后再反馈结果给我们。
谁都知道,交给算运算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项目。
整个计算全部交由西方技术人员进行,就相当于把我们的研究课题、进展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人家一看我们提交的计算报告,就知道我们在搞什么,目前进展到哪一步了,可谓是完全透明,谈何保密。
所以国内只能自己**进行算的研究,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级计算机。
可是算是搞出来了,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却并不理想。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配套软件太差!
各种科研、国防相关运算,每一个课题都必须自己编写软件,然后提交给算中心进行计算。
能搞导弹的,不一定就写得出很好的导弹轨迹计算课题软件。
能写软件的不懂用户需求,没有配套实用软件。用户自身又写不好软件,这就造成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内虽然有很好的算,但闲置率惊人。即便是公开对外承接计算任务,可是前来运用的用户却寥寥无几。
不懂啊,不懂怎么用!
算的软件跟个人电脑截然不同,你能写几个java,但你能写算的运用计算软件么?
关飞主持的中华一型,自然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与之相关的系统、应用软件,全部都是他**编写,涵盖了目前军分区所涉及到的机械、电子、医疗、生物、航天、雷达、武器、车船等数十个门类学科,可以说凡是用得上算的,都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应用软件,用户只需要按部就班,提交相应的计算数据、要求,就能得到最完美的答案。
算的
搭建成功,只是第一步,紧跟着,第二步随之到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