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科技王座》
第(3/3)页
关飞没有鼓掌,他只是静静地从每一个人脸上看过去,然后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不是什么战神,但是我认为,我们这一仗或许不会大胜,或许会有一些损失,但,我们绝不会败!”
哗!
掌声如惊涛,响彻整个指挥部。
有前期那么多战例为证,这一刻,谁也不会怀疑他的话。大家对与打退敌人的这次重兵围剿,信心百倍。
“我这么说并非空口白牙,而是有数字为佐证!”关飞镇定自若,声音铿锵有力,身子微微前倾,挥动手臂,利用姿体语言加强说服力,“敌人的兵力多吗?多,他们总共有三十几万人。
但是这次能够用于围剿根据地的兵力多吗?
我说,不见得!
敌人虽然有三十几万人,但是正规军有多少呢?
从其编制我们就可得出准确数字:敌军每个师都是重复的双数,由11师到99师,最后是101师。这说明敌人有上百个师吗?错了,这是敌人有意误导别人的编号方式,事实上,他们只有十个师!为了让部队看起来很多,所以采用了重复双数编号,11师,其实就是1师;77师就是7师。
所以敌人全部正规军,一共有十个师约十七万人。那么其他那近二十万人是什么部队呢?
那实际是各地方武装、民族武装、民团武装,他们名义上服从军政府,但实际上都是在自己地盘内发号司令的坐地虎。这些坐地虎为了保证**性,是不会允许自己的部队被军政府调出来,替他们当炮灰的。
因此除非是跟我们相邻的部落武装、民团武装,不会有其他部队主动参战。这就相当于我们所面对的敌人,不是三十几万,而实际上只有二十万上下。
这个数字听起来还是很庞大,至少是我们的二十倍!
不过别慌,由于偭定全国民族武装众多,因此战火可不止于我们这一处。加上山多,战场支离破碎,为了压制来自各方的挑战,偭定军不得不在全国划分出五个战区、一个中央军区的防区规划。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我们所面对的敌人,仅有驻扎在滚弄的七十七师这一支正规军。虽然为了发动围剿,他们必然会调动更多兵力……我个人预计其不会少于一个旅、最多不会多于一个师。再抽调更多兵力,他们在其他方向上就可能弹压不住局势。
所以,我们将面对的敌人大概是一个师加一个旅,上限是两个师,总计兵力两万到三万之间!另外民团估计会有一万来人。这个兵力数字,我觉得是可以打一打的。
民团不算,他们没什么战斗力,靠民兵就能碾压他们。
对正规军,我们大概是一打三。
一打三还是有些吃力,毕竟我们重火力匮乏,又没有制空权,要守在阵地上面对敌人波浪似的进攻,战士们也会有压力。
但是没关系。
敌人这次胃口很大,准备四面出击。前期,他们很可能主力是用于收拾东北军区,分兵牵制我们。等吃掉东北军区,再回过头来,从我们背后发动攻击。
这个设想很美,但是有一点,萨尔温江不是那么好过的!
虽然萨尔温江冬天部分江段宽度不过五十米,可以坐船舟渡,或是搭浮桥。但是这样无法快速运送兵力,而且重火力也过不来。我们只要在几个主要渡口抢筑堡垒,就足以对敌人少数过江部队当头痛击,把他们击溃击垮,至少也能把他们堵在对岸过不来。
于是又回到了我们准备好的战法,他们必须调集重兵,硬啃我们的堡垒群,正面突破以后才有可能攻占军分区。
我说这是妄想!
江岸工事暂且不说,南北两线防御体系大家都是看过的,大家说我们能不能正面扛住敌人一个师的进攻?”
“能!”
“没问题!”
“别说一个师,就是来一个军,在那么狭窄的地形下也无法展开。我们依托坚固工事,有绝对信心守住阵地,他们来多少,就要死多少!”
指挥所里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在关飞丝丝入扣的分析下,大家对于来犯敌人的数量、质量有了足够的认识。算算双方差距,想想军分区这两年逐渐装备的新武器、防弹装备,大家对于守住阵地信心越来越足,再没了初闻敌人来势汹汹的恐慌。
关飞看着指战员们士气高昂,大感欣慰,这也不枉他一番苦口婆心,仔细分析说服。当下等大家讨论告一段落,再继续说道:“不过这样的战法,我们的新城无可避免会遭到敌人狂轰滥炸,受到很大损失。算一算,假设敌人兵分三路,从东、南、北对我们三面夹击,看似情况岌岌可危,但这也暴露出他们的一个破绽,那就是兵力分散了!
兵分三路,就代表每一路敌人只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少!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单独每一路,我们将面对的敌人大概会是在七千到一万之间。假设一路被特意加强,那么另外一路必然会少于平均数。所以我们假设有选择地迎战单独一路敌人,最高会面对的敌人总人数不会超过七千到一万人!
因而我有个想法,为了尽可能保证城市不被敌人破坏,尽可能多地保存我们的元气,战后可以尽快恢复,我有意带领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择其一部给予其猛烈打击。在最大保存己方战斗力的情况下,力求将其打垮打残,然后快速收兵,转回身来,对第二路敌人进行打击。
我们的地盘很小,南北相距五十公里,东西最短的地方仅有七公里。军分区统共只有五百平方公里。
可是小有小的好处,我们可以借助军分区的水泥公路网,在内线实现快速机动。继而主动选择战机,适时出击,对敌人兵力最薄弱的区域展开狂风暴雨般的突击。一旦遇到敌人坚决抵抗,又可以快速收回兵力,转向另一个方向,在不断试探中找到敌人真正软肋,然后一刀毙命!
但敌人就不行了。
我们的南北两线相距三十公里,周围又都是巍巍群山,山上是无法通行的原始森林。他们就是想迂回也做不到,只能沿着山谷强攻。而另一侧的东北军区,又跟我们隔着一条萨尔温江,也不是好过来的。
这样就迫使敌人把兵力分散在三个不相连、又无法及时支援的孤立战场。由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少说也要两天时间,这就给我们各个击破,创造了良好条件。
所以我决意,以少量主力部队,加强精锐警卫营,配合民兵依托坚固防线固守。而主力部队跳出包围圈,进行外线作战,击其薄弱部、不断试探其弱点,伺机在有利地形对敌展开主力决战!
不知道同志们是否同意我这个意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