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七章 没有煤卖了-《大明次子》


    第(1/3)页

    穷人过冬挖田鼠洞,那么有钱的过冬一定要买煤炭,现在的是明朝初期,天气还是比较温和的,大约应该是明朝中期的时候,会出现可怕的小冰河时期,这个时期,    真的是能冻死人。

    我要说小冰河时期,大家其实都知道,但是大家知道小冰河时期有多冷吗...?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火炉城市,应天就是其中之一。想必现代的应天人已经见识过了应天夏天时的燥热,确实如同被闷入火炉中一样,    让人有些无法忍受。

    按照《明史·五行志》的记载,应天正常情况是冬天少有风雪,    可明朝时却“冬奇寒,    河冻数日不解”。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冻居然处于数日不解的状态,恐怕要比如今的东北地区还要寒冷。

    此外《阅世编》中记载了安徽地区冬天的天气情况,书载“大雪数天,平地积三尺。”

    按照现代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三尺就相当于一米左右。

    史书中的这些数字确实是触目惊心,平地可以使积雪厚度达到一米左右,若是八九岁的孩童在其中,恐怕都不能露头。

    华东地区如此寒冷,那么一向暖和的南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广东通志》记载,公元1506年广州琼州千里飘雪,境内积雪达数尺之厚。最冷的时候雪线甚至覆盖了海南岛北部,用万里冰封来形容都不为过。

    北方人还好,他们习惯于入冬之前准备过冬的衣被,长久下来也积攒了不少过冬的衣物,勉强可以挨过这种极寒的天气。

    而南方人之前已经习惯了四季如春的生活,    从未想过会遇到如此寒冷且持久的极寒天气,    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御寒的衣物。

    可当全国性的极寒天气席卷而来时,    他们再想购买御寒衣物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当时的棉花在朱元璋的推动下已经并不稀罕,可面对全国性的灾难,不仅让棉花的需求暴增,而且寒灾后往往伴随着旱灾,棉花产量一再降低,这就导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堪比黄金,普通人已经无法承受。

    因此仅广东地区就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冻死。

    很难想象,在冰天雪地之中,人们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夜间也没有棉被保暖,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无助和绝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