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各有蹊跷-《太白纪略》


    第(3/3)页

    但这个道理叛军显然也该明白的,待到官军东西两面腾出手来勤王,这二十万乌合之众能撑几仗?

    可叛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事有反常即为妖,眼下越是风平浪静,王恬便越是惴惴不安。

    “不弄明白蹊跷所在,我连觉都睡不着了,太常那边可有新的消息?”王恬瞪着通红的眼圈,冲蔡谟叹道。

    “我方才过来之前,叛军营中有线报刚刚送到,”蔡谟从怀中掏出一卷布条递给了王恬,“但也只说叛军营中壁垒森严,连各棚帐之间也不允随意走动,张浑应该是意识到手下有咱们的内应了,一时间却也无法甄别,只能加强控制防止哗变。”

    王恬接过布条扫了两眼,苦笑道:“张浑总不会是因为害怕哗变,就不打了?就这么歇着了?怕成这样,干脆降了多好!不瞒太常,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二十万叛军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到底怎么回事!”

    “郎将别急,为帅者最忌讳自乱方寸了,”蔡谟示意王恬稍安勿躁,“此事御前也探讨了,但没有结论,只是揣测了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王恬立刻追问道。

    蔡谟敲着桌案,缓缓道:“会否是时机不到,张浑在等什么?”

    “他能等什么?难道等朝廷向他投降?咦...”王恬忽然一顿,蹭的站起道,“咱们有内应,在筹划叛军倒戈,莫非张浑在石头城,亦或建康城里也有内应,同样也在等着咱们不攻自破?”

    蔡谟摇头道:“虽然不是没这个可能,但这里可不是武昌,大晋朝也还没落魄到那个地步,指望几个细作骗门就想拿下一国京师,却有些痴心妄想了。”

    “也不可不防呀,我倒听说,武昌郡王就曾用细作骗门,一举拿下了高句丽的丸都山城!”

    蔡谟一怔,捋须笑道:“哈哈哈,确有此事不假,但不能一概论之,武昌郡王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能成功已经侥幸的很了,咱们现在可是如履薄冰枕戈待旦呢!不过郎将说的是,丞相也着意交代某了,严控严查,谍枢必不让贼军得逞。”

    他没说出口的是,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司马白呢?!

    “确实也不一样,”王恬点着头,眉头深索,“那会是在等什么呢?如此有恃无恐...”

    “都到这个时候了,武昌城也该收复了吧,他们就不怕武昌郡王带兵勤王吗?”

    蔡谟心中转过千头万绪,最坏的情况就是张浑和司马白心照不宣达成默契,可又与叛军攻城何碍,总归是越早攻城越对叛军有利呀。

    “太常,眼前这些会不会都是幌子?”王恬眼中忽然掠过一抹深深的忧虑,“叛军另有杀手锏?”

    蔡谟闻言沉默起来,良久才叹道:“这也是丞相最担心的。”

    王恬不禁陷入沉思:“波诡云谲啊...真的会有杀手锏吗?一击毙命的那种?”

    蔡谟宽慰道:“不管有没有,目下也该图穷匕见了,最迟这两日,会有分晓的,咱们能做的,便是严阵以待。”

    月光稀疏,叛军大营角落的一个帐篷里,一个小校正悄悄裁着一张布片,裁成窄条的布片上写着三句话:

    帅帐虚设,张浑不在营中!

    赵军及教兵主力精锐亦不在营中!

    其或从武昌开拔便与大军分道,去向不明!

    而几乎同时,武昌城的一所僻静宅院里,一个老汉正朝信鸽腿上绑着布条,布条上同样也写着三句话:

    张淳里合厌军,张钦之殉教,武昌失守。

    武昌缺粮,厌军自掏军粮,暂无东进之意。

    未见司马白踪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