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 分级别技术扩散-《科技王座》
第(2/3)页
从香港购买的科技期刊看,这已经是全球最高的集成技术了。
难道根据地明明有远现在制程水平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却故意只拿出更低水准的芯片来,用于外销不成?
高振心中的疑惑,恰恰就是事实。
在关飞私人研究所,研究人员早就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更高集成度的芯片制造,并总结出了详细的工艺流程,只是暂时还没有推广而已。一??看书??·1要k?a?n?s?h?u?·cc当然,还没达到百万级,仅仅是在公开技术水平上翻了两倍,达到了五十万集成度。
百万级不是做不到,而是性价比太低。
毕竟微观加工技术越深入,对设备的要求就越高,在制造水平尚无大幅度提升前,制造难度成倍增加,成本高到连关飞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别说百万级,就连五十万级,如果不把根据地所有集成电路生产线全部更换,都只能由实验室少量制作,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而第一条生产线才刚投产不到一年,就换新的……,败家也不是这么败的!
在关飞的计划中,越时代十年的先进技术,只保留在他的个人实验室。等过两年,再将之转移到普通科研院所;五年后继续向外扩展到精密制造业;十年后向所有电子企业全面普及。
这样,既保证了技术的领先,又不止引来外界骚动,从而危害到根据地的自身安全。
他猜测其他国家也是这么做的。
谁没有几手杀手锏。
就像国内有生产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美国科技界肯定也有类似的换代流程。他不相信美国目前最顶尖的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就真的只有十三万的286级别,也许在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研基地实验室内,就正在进行五十万级别的集成电路制造研究,就算是百万级,也不是不可能。
他这也算是遵循传统吧……
至于两兆的信道芯片,还真的就跟高振猜测的一样,是被他将电路拆分为多个芯片才达到的。这也只有信息交换频繁,经常涉及到各种数据运算需要的科研院所,才能享受这种不计成本的规格待遇,普通大学实验室每台计算机只能分配到一兆带宽,工厂企业只能分到512带宽,普通家庭用户更是只能分配到128带宽。
从每个信道需要的芯片来说,科研院所每个信道要使用三枚五十万级别解码芯片,大学每个信道需两枚,而工厂企业则正好一枚芯片对应一个解码信道。
至于普通个人用户,也是一枚芯片对应一个解码信道,但是他们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就用不上五十万级别的高性能芯片了,其内部固化的将会是精算一型改级别的解码芯片。
这也是避免泄密。
科研院所、大学、工厂的计算机都处于保护状态,交换设备更是看管的重点,外人不拆开设备外壳,无法看到里面到底使用了多少芯片,想要偷走进行逆向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普通用户就无法监管,加上他们也不需要太高的信息传输度,128kb的解码率,用一枚精算一型改级别的解码芯片就足以完成。
即便是降低了这么多,根据地的普通用户比起国外用户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所使用的,将是全球最快、普及率最高的高信息网络!
高振心事重重,跟着邓锐走到门口主干道尽头,就快到达研究所主办公楼的时候,邓锐指着一个类似于小区变压器组,乳白色的钢壳建筑说道:“看!这就是我们研究所的交换设备,就是它,支撑着所有的数据交换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