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六章 当搅屎棍的机会-《科技王座》


    第(3/3)页

    这个责任,他负担不起。

    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主权换治权,将新界留在港府治下,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并不敢跟大陆翻脸。

    英国和港府认为,香港是大陆跟西方交往,物资、技术、设备、资金进出的唯一渠道,当初建国初大陆明明已经兵临城下,还是被勒令停在了边界,就是怕失去这个通道。

    而今大陆转向改革开放,香港的地位更加重要。

    如果大陆收回香港,那么这个最后的通道也必将失去,以后就没了跟西方交往的模糊地带,一旦被封锁,将彻底陷入隔绝状态。

    所以他们觉得大陆肯定还是倾向于保持现状的,只是面对舆论,缺少一个台阶下。港府之所以通过舆论大肆造势,就是要给内地一个台阶,让他们可以对人民交代:主权我们已经收回来了,只是当地人民不愿意回来,而且英国在香港做得很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尊重民意,让他们继续治理香港也是可以的。

    这固然是港府一厢情愿,但在他们以己度人,以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看来,却并不觉得这个设想有什么可笑,而是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事,真的认为在上面有相当大的操控性和成功性。

    就像大陆对香港投鼠忌器,他们面对太宇,也一样心存顾忌,不敢像对待那些无足轻重的小势力那样扯破脸动手。

    那么就要从纯粹的利益角度进行考虑,让太宇科技上市,对港府而言究竟有什么利弊,再做决定。

    弊端,自然是太宇可以在股市上圈更多钱,加速他的势力发展。如果他的武力过于强大,未来搞不好还真有可能推翻偭定现政权,全面倒向大陆,让大陆拥有了印度海的出海口。

    那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要让渡出一部分控股权,让其他势力渗透到太宇的决策圈。

    即便让渡的股权不过半,也要受到股东监管,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召开股东大会,不能像现在这样上面一个命令就立即执行,经营灵活性必然下降。而且以港英对资本运作的熟练,总有机会一点一点谋取更多股权,甚至最后将原管理层推翻,将其变成为港府牟利的工具。

    另一方面,上市以后,主营业务、经营决策都要向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公众公开,再也不能搞突然袭击,可以让港府及英资对手提前知晓其动向,提早布局,从中牟利。像现在公然抽调资金支援他的武装力量,上市后就行不通了,每次抽调资金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后才能进行,哪怕关飞仗着大股东的身份每次都通过,也要费很大力气。

    而现在这样公然输送利益给关联企业的行为,上市后更是必须停止,同样需要股东大会认可,要不然就只能偷偷摸摸私下里做。

    而这,就让港府有了插手其管理层的理由,同样可以断绝其资金来源。以港府熟练的搅屎棍本领,在其中上下搅和一番,说不定还能把太宇用利益捏合起来的联盟拆散,乃至让那些中小经营者跟太宇反目成仇。

    上市以后,还可以利用股价的波动,来倒逼太宇,让他受到更大舆论压力。通过控制舆论,用义务、责任等引导市民作出对太宇不利的观感判断,让其经营活动受到更大阻力,被迫遵循港府制定的规则,戴着镣铐起舞。

    利与弊都很清楚,就看他如何抉择。

    麦理浩手撑着下巴,听着副司长没有任何音调起伏的汇报,双眉紧锁,眼神深邃,陷入了沉思之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