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还要再加速-《科技王座》


    第(3/3)页

    国内现在师资物资不足,招收大学生非常严格,采取的还是小班教学,一个班的学生不过二三十人。教师照顾少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更多,当然教学质量也就更好。

    电子科大光是大一大二就有两千多人,分配到十几个院系,岂不是每个系都有上百人。这么多学生,老师教得过来么,况且老师自己也有科研任务,那么还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分配多少精力呢?

    见到军分区如此求大求成,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不觉隐隐有些担忧,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

    葛浩闻听呵呵笑起来:“张教授不用担心,电子科大除了管理人员勤杂工作人员,共有公共课老师三百多人专业课讲师七百余人教授级讲师四十余人。每位专业课讲师只需要带三五个人,因为还没有研究生,因此教授也有闲暇精挑细选出部分尖子生担任试验助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不耽误课题研究。”

    “你们怎么有这么多老师?”张东来又吃了一惊。

    这个师生比,几乎是一比二的比例,一个老师带两三个学生,就连国内重点大学都比不上!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精英教学!

    “许多讲师都是这两年过来的,大多是提前退休的老教师。”葛浩轻描淡写道,在这一点上没有详细解释。

    七八年底,随着大批知青返城造成就业困难,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了子女能够顶替工作提前退休,其数量高达数十万。军分区便向国内提议能够邀约部分教师过来,在国内协助和军分区双方努力下,从全国各地来到新城的教师人数大约有八千多人,并还有更多教师适应不了退休后生活,接受军分区诚邀来到新城,再次走上讲台,重拾教鞭。

    虽然新城以每年三到四所的速度,建起一所所大学,师资力量方面却并未成为桎梏的瓶颈。每当一所大学落成,在其他大学暂时借地教学的教师学生便欢天喜地搬到条件更好的新校舍,对教学完全没有造成影响。

    张东来参观的电子科大,当初就是用来临时安置其他尚未完工大学的几所大学之一,校内有八栋十六层电梯公寓。每间寝室最多时曾挤进去八个人,平均每栋公寓有一千五百多名学生。

    随着一所所新大学启用,教师学生离开,现在这里只有生物相关的制药工程系师生还暂时借用校舍。

    不过制药工程系的人数较少,师生加起来也还不到三百人。

    当初的八栋教职工宿舍,实际上只有下面七层还在使用,七层以上基本都已空置。

    每间寝室的学生少了,住宿学习条件大大改善,就连寝室内冲突抢电梯楼梯的现象也都不复存在。

    就是空置率大了点,有些浪费。

    理工大电子科大等几所学校领导进行过几次交流,讨论是否将部分楼层低价出租给教师学生或是公司作为办公场所,为教职工学生自主创业降低负担,减轻一些压力,算是母校对学子的支持。

    或许,这几所大学会成为未来某些高新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也为未可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