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连长VS司令 上-《科技王座》
第(2/3)页
反正就六七百米,如果搜索小队中伏,他再带大部队上去也来得及。
他想到的问题,搜索小队显然也想到了。望远镜中,那些跳动的磷光跃进幅度变得小了很多,由起先狂奔快突进,转入了接敌状态。随着距离山脉越近,小队的动作也越小心,除了每次转移隐蔽处的动作还是那么矫捷,进入到隐蔽物后面之后,他们都会待上一小会儿,观察一下周围动静,确认是否有惊动敌人,然后才转到下一个隐藏地。
在等待他们小心接近的间隙,冯爱国回到山坡背后,让警卫员从公文包中找出军分区下的作战地图。随后让其他人围成一圈,遮住可能的亮光,用随身的微光手电,对照着附近的地形图进行仔细研判。
搜索小队用了二十分钟,终于来到山脉下方。对这一代地形有了更为清晰了解,返回到坡顶的冯爱国等人,心也不由得抽紧了,端着望远镜,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那几点跳动的磷光,和来回不断地搜索山头各处,生怕在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枪口射的火光。
这个山脉并不甚高,从军分区制作的地形图知道,山脊最高处约两百五十来米,北段较平,两侧坡度从二十度到四十度左右。南段则很陡,坡度基本都在四十五度上下,形似棱状,两侧都很难攀爬。
故而山脉峰形似刀锋,要在这里派驻部队几乎找不到足够的立足之地。考虑到彭得胜兵不多,主力肯定是集中在小山头东北方的山脉,这里多半不会驻扎部队。哪怕他不放心,最多也就跟在小山头一样放上一个警戒哨,而且很可能是在山脉北段较平坦处。
代表搜索小队的磷光移动越缓慢,并且时而被地形遮掩,从视线中消失片刻,然后才悄然出现在另一处。
冯爱国等人看到,搜索小队分成了两个三人小组,其中一组靠前,顺着西坡慢慢往上移动。而另外一个小组则始终坠后数十米,没有跟他们齐头并进。
这也是标准的掩护队形。
在前面一个三人小组向前匍匐前进的时候,后面一个小组就依托凹凸不平的地形,架好枪,随时准备攻击突然出现的敌人,掩护前面小组后退。
等到第一个小组到位,停下以后,后一个小组才出,到他们身边。然后第一个小组负责警戒,由第二小组匍匐前进,两个小组就这样交替探路,直到遇敌或是顺利完成侦查。
在冯爱国等人关注中,两个小组一直缓慢向前,慢慢接近了山脉北段坡顶。
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生意外,无论是这条山脉、还是东北方的小山头,都是静悄悄的。如果不是侦察兵动作隐蔽,没有惊动敌人,就是彭得胜没有在这条山脉上放置警戒。
等到搜索小队顺利登顶,冯爱国总算长出了一口气,提到心口的心脏也回到了胸膛。他抬手擦了一下额头渗出的汗水,现副指导员侯平也在做同样的动作,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兵是危险的,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倒在战场上。而侦查兵又是部队中最危险的,他们要负责为部队侦察敌情,经常在缺乏足够掩护的情况下深入敌后,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可能遭到敌人疯狂攻击,陷入敌人重兵包围,遭受重大损失。
训练中,冯爱国还可以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他们,失误了也不过是严厉斥责,然后重新来过就是了。
但在真正的战场上,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的。
失误的代价,就是生命!
要知道他们为了行动方便,可是只穿了作战服,就连防弹衣都嫌累赘脱了下来,更没有装备防弹插板。作战服再漂亮,也挡不住子弹。要是他们在接敌侦查时被现,当敌人集中火力攻击时,能够生存下来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侦查小队悄然攀登的时候,虽然是在几百米外,冯爱国还是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抓着望远镜的手心里全都是汗。他随时做好了一旦情况有变,就立即率领部队向前突击,接应他们撤退的准备。
直到看到他们顺利登顶,并且没有生任何危险,他才算放下心来,擦擦手心,抹去去额头汗水。
哪怕是身经百战,那种身临战场时的紧张,却始终不变。
“他们疯了!竟然还要继续侦查那个小山头!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冯爱国刚刚放下的紧张,在身边侯平突然违背战场纪律,小声骂出的话音里瞬时又提了起来,立马将望远镜举到眼前,向侦查小队所在的方位看过去。
他一看,顿时气得鼻孔冒烟。
果然如侯平所说,侦查小队在登上山脉以后,居然没有返回,而是顺着北坡向下移动。从其方向判断,他们是打算再接再厉,继续前移到前方的小山头,侦查上面是否有敌人。
简直乱弹琴!
他敢百分之百保证,彭得胜肯定在小山头放了人,多少不敢说,但最少会有一个到数个固定哨、两到三个暗哨,或许还有游动哨。
彭得胜毕竟是打老了仗的宿将,又是身处作战前沿,岂会没有防备?
侦查小队探清山脉上没有敌人,已经是大功一件,可以保证大部队没有顾忌地接近到山脉。然后再考虑摸掉彭得胜派出的哨兵,或者是继续绕后,根据情况判断作出下一个决定。
这样直接就摸上去,太冒失了!
冯爱国心头大急,再也顾不得在这里观察形势,一轱辘从坡顶滚下来,就对前来扶他的警卫员、三排长低声吼道:“老黄太冒失了,他竟然想直接摸到敌人哨位眼皮底下去。快,集合部队,跟着我全体出击!”
说完,就一扣有些歪斜的头盔,率先冲出藏身的土丘,向着山脉方向疾奔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