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第169章 老树发新芽-《科技王座》


    第(2/3)页

    然后某个单位子弟在听说后,说是他有个同学在那边。那个单位子弟兴之所至,给那边写了一封信,也没想着能收到回复,很快就忘了。

    过了没多久,忽然一封印着“军分区邮政局”戳记的信,寄到了那名单位子弟手中。信封很厚,鼓鼓囊囊的装满了内容,拆开后发现里面居然是厚厚一叠照片!

    寄照片的人,好似非常懂得他们这些科研工作者的心理。

    除了林立的高楼大厦漂亮的公园草坪电梯公寓豪华的酒店电影院保龄球馆等等城市环境,生活设施,就是一间间实验室设备的大幅特写。

    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光电子集成研究中心计算机网络通讯研究中心激光实验室半导体器件及工艺实验室……等等各种非常高大上的研究中心和实验楼。

    透过各个实验室玻璃拍摄的照片中,更是满满当当放置了各式各样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都很新,而且从拍摄的局部细节来乎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设备还要好的样子!

    耳闻百遍,不如亲眼一见。

    片上那座美丽的城市,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于它的漂亮与繁荣。

    抛开那些美景不说,单物设施行人的穿着打扮,简直跟传说中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怎么可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地方。说句伤自尊的话,说起城市建设,比首都都还要好!

    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对去那个未曾听闻的地方抱有太多抵触情绪了,虽然没有确定会去,但中国人的心态,多条路多个选择总是好的,有备无患么。

    事情酝酿了差不多三个月,随着通信越发频繁,大家对军分区的情况了解也越多。各种照片介绍手册,包括在香港办的公司照片商品照片堆起来足以淹没成年人的小腿。

    就在大家对去还是不去,举棋不定的时候,沈志翔的二姐忽然从老家求上门来。她听老伴说起军分区的情况,很是心动,就想托沈志翔把她的儿子带过去。为了保险起见,先带老大过去如果都是真的,安全也有保障的话,就留在那边工作。

    沈志翔家父母去世早,大姐也远嫁他乡,是二姐把他拉扯大。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钱来供他读书上大学,对他来说,亦姐亦母。

    这个时候,又恰逢儿子找了对象,两人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家里就一套房,总计三十个平方不到。以前女儿和儿子都是住一屋,大了以后为避嫌拉了个帘子隔开。现在儿子要结婚了,不可能再跟女儿同住一屋。没奈何,他跟老伴腾出自己那屋,给儿子当新房,自己与老伴就在客厅搭块板子当床,晚上睡觉,白天收起来。

    这种情况在子女多的家庭再寻常不过了。

    他家好歹也就两个孩子,那些四五个的家庭才叫挤。为了住下那么多人,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了,什么拉帘子搭板子修阁楼,想尽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挤进更多的人。

    有些两家人合住的单元房,更是挤得一塌糊涂,外人进都进不去,房间里每个角落都放满了各种杂物。

    这既是单位的普遍现象,也是整个国家的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谈不上个人**。过个夫妻生活,都必须闭声静气,而家人也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以免难堪。

    因而许多小夫妻谈对象,最喜欢去公园,在夜色遮掩下,忍着蚊虫叮咬,一解饥渴。受不了的自然也不少,因而患上夫妻生活恐惧症性冷淡的人,也不在少数。

    几件事凑到一块,沈志翔去单位党委询问过几次,确认没有虚假之后,他就跟老伴商量,干脆带侄子过去能干就在那边干几年,情况不好或是碰到打仗就跑回来,有国家保证他们来去自由,他相信自己不会被对方强行扣留。

    就这么着,他报了名,并且以半导体科研人员的身份,很快通过批准,于十月底,带着侄子洪天,和其他千千万万退休的科研工作者老技工们一起,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这个地方。

    当乘坐的大巴车进入新城,之前的一点担心顿时烟消云散。

    这里果然跟照片上的一样,不,是更加漂亮!

    照片上的景物是静态的,但身处其中,流不息的自行车洪流街上来往的汽车波动的光线,景物一下变得生动起来,就像是活了过来,从不能动的死物,仿佛具有了灵魂。

    一周的走访,甚至去实验室外透过玻璃圈,所见所闻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