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教育为本-《牟明》


    第(2/3)页

    比如迁移囚犯,朝廷已经同意了,今后刺配犯人的地方,不再以滇南和辽东为主,改以关西。

    至于失地流民,朝廷不可能再像洪武、永乐年间那样大规模地用强。

    只宜徐徐图之,瓦剌卫用分田地等诱惑,吸引流民自愿前往,朝廷可以帮忙宣扬,也能组织流民迁徙,不过期间产生的费用,瓦剌卫得补上。

    能有如此回复,周秦川还算满意,毕竟什么事都难以一蹴而就。

    而且如今盛明商社成了晋西的大地主,想必那里失地的人不会少,可以忽悠晋人去关西开荒种地,不用完全依赖朝廷。

    不过周秦川接着提的要求,又让景泰帝犯了难。

    “周小弟,你要这些没考上秀才的生员作甚?”景泰帝皱着眉头问道。

    “陛下,要想让化外之地归心,还得施以教化,大明读书人有功名的并不多,不少生员不事生产,整日里只会读书,连生计都成问题,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们到关西教书,好让异族明礼,更生向往中土之心,也能为朝廷分忧。

    陛下放心,所需费用瓦剌卫全包了。”

    “想法不错。”景泰帝皱着眉头,“不过这些人又有几个乐意千里迢迢地到化外之地吃苦受冻呢?”

    “小臣倒有个想法,能让大多数生员自愿前往,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说来听听。”

    “本朝不是有这么个规矩么,一旦有了秀才以上的功名,可以见官不拜,若触犯刑律,得由本地学官除名之后,官府方能用刑,除此之外,其人还可以免除一定的税役。”

    “的确如此。”景泰帝不知周秦川葫芦里卖什么药。

    “朝廷可以考虑新设一个规矩,但凡童生,若无秀才功名,可以到关西或是辽东、滇南任教,由朝廷或是当地藩卫支付薪资,执教若干年后,能获得相应功名。

    这功名若不能叫秀才的话,就叫茂才好了,同样见官不拜,犯律由学官除名,免除丁役,至于免不免粮税,则由朝廷通盘考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