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新身份-《牟明》
第(3/3)页
他要先告知赵子桐,在椎场和税关谈判一事上让步,同意朝廷的税赋分成。
随后得找时间带着苏、秦二女先进一趟宫,同杭后打个招呼。
之后的事儿就简单了,沙洲椎场和税关的开设终于得到了朝廷肯,只等孙太后孝期一到,朝贡完毕之后,就可对外公布。
至于门头沟的煤矿,景泰帝和杭皇后并不放在心上,同意盛明商社开采,连银钱都不用出。
洪长敬在周秦川帮他料理好身份后,凭此打走了沈王派来督促他回转晋西的人,由耿彪陪同,自去门头沟一带考察,盛明商社的第一笔买卖就这么开张了。
......
大明景泰六年九月初,在一场盛大的朝贡仪式之后,周秦川等人终于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归程,此时距他们离开沙洲,已有半年之久。
朝贡完毕之后,景泰帝当廷布诏书,大明将在关西之地的沙洲开设椎场,建立税关衙门。
椎场和税关均由瓦剌卫负责创建,朝廷只安排几个厂卫坐衙,稍作监视,同时,每年年关之前,会派遣一名户部主事赴关西盘账,同时将五成税额押返京师。
‘税关’这个新鲜词汇,谈判时从周秦川嘴里几次三番地冒出来,或许朝廷也觉得比较合适,就堂而皇之地拿去用了。
自此,大明有了专门的税务衙门,和现代社会意义相近的关税,正式进入了大明的财赋系列。
这一趟,对于关西诸卫和西域诸国,还有大明朝廷三方来说,都是收获满满。
沙洲椎场和税关的开设,让早已沦为生意之举的朝贡复归本意。
丝绸之路的重生,使大明、关西和西域有了货物交流的通道,更让三方有了一个新的财源。
当然了,收获最大的当是瓦剌卫无疑,虽然沙洲税关的收益在周秦川的主动退让下,由朝廷占了一半,但盐铁的专卖权,却是大有收获。
除此之外,关西也从闲散的羁縻之地向大明的中央集权靠拢了一步。
这条商路自唐代安史之乱断绝之后,仅在前元时期勉强恢复了十多年,随后又在西域诸汗国的相互厮杀中中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