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献地-《牟明》


    第(2/3)页

    周秦川边听边点头,这些事情,他在后世之时略有所知,但没有这么详尽,此时听朱幼塨所说,也算是长了番见识。

    “所以,小王爷的意思是?”听归听,周秦川仍然不明白对方把田地全部献上的用意。

    “不是我的意思,是父王的意思。”朱幼塨接着说道:

    “父王说了,我等皇族,一出生就能得享荣华富贵,不但不用担心吃穿用度,还能凭空占有大量田地。

    朱氏子孙无穷匮也,而天下田地有限,长此以往,田地势必集中到朱氏宗亲手中,朝廷和军队的用度何来?国何以为国?”

    周秦川长身而立,向朱幼塨行了一礼,“沈王爷高瞻远瞩,实乃国之大幸。”他是由衷地佩服这个素未谋面的沈王。

    朱明王朝的皇室宗亲,除了能得到远超普通百姓和朝廷命官的俸禄,还会被赏赐大量田地,这个大量,是实实在在的大量,且田地所出还不用缴纳粮税。

    据说中晚明时期,万历帝之子朱常洵就藩福王时,被赏了四万顷的田地,后来群臣力争,才减半为两万顷。

    其他各王的田地规模也小不到哪儿去,以至于到了明末,在一些藩王林立的省份,诸如豫南、晋西,一省一年收缴的钱粮,还不够给本身的这些宗亲发放俸禄。

    这使得中后期本就拮据的明廷,财政更加紧张,不得不加征三饷,让本就天灾不断的陕、晋两地雪上加霜,逼反了走投无路的广大百姓。

    此时的大明,各个藩王所占土地应该还没有那么夸张,但与常人相比,所拥有的田地哪怕是豪门富户也定然远远不及。

    沈王见微知著,能在问题尚未显现之初,就把朱明王朝的一大症结看得如此透彻,的确值得敬佩。

    “周纪善谬赞了。”朱幼塨掩不住眼中得色,客气完之后,接着说道:

    “父王向来忧国忧民,只是身为藩王,不便妄议国策,且家中子弟众多,也不得不为大伙儿生计考虑,只能隐忍至今。

    这下好了,商社一旦成立,田地定当如数奉上,没了田地,我们还有些店铺,今后商社的分红也能养活众多子弟,我沈、晋两脉再无扰民之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