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面圣-《牟明》


    第(2/3)页

    不过在当下,确实算得上新鲜,景泰帝听得津津有味。

    周秦川倒不担心这番有违大明祖制,显得离经叛道的言语会触怒眼前这位天子,就他所知,有明一代的大多数国君,其实都不太守规矩。

    就是在朱元璋眼中的乖宝宝朱允炆,一样没有完全遵从自家祖父定下的章程,甫一掌权,就拿自己那些做了藩王的叔叔开刀,着手削藩。

    朱棣更不用说,直接以靖难之名造反夺权。

    其子其孙稍微安份些,不过也违背了老朱“内侍毋许识字”的规矩,开了内书堂。

    而朱祁镇的正统年间,就连老朱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那块铁牌都被王振给扔了,也不见朱祁镇有何举动。

    再往后,大明的奇葩皇帝就更多了,在紫禁城开设市集的,做木工的,不上朝的,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

    相信眼前这位景泰帝,也不会循规蹈矩的,要不然怎会为了让自己儿子坐上储君之位,公然行贿大臣。

    尤其是周秦川刚才所说的那些举措,对于大明西北能产生有利影响,通过周秦川之口说出来后,当今天子显而易见地动心了。

    一俟关西开设椎场,势必影响到关中地区,将贫瘠不堪的陕北也囊括其中,百姓除了在地里刨食,又多了一个讨生的路子。

    若有天灾骤起,多了条活路的平民,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揭杆造反,对于大明朝局的稳定,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在场诸人,除了周秦川之外,都不知道重开丝绸之路会给大明带来多大好处。

    东亚大6即将进入小冰河时期,若能在沙洲开设椎场,并顺理成章地重现丝绸之路,大明中后期就不会有一波接一波的民变,大明就不会被内困外患弄得焦头烂额,最后轰然倒塌。

    “周小弟胸有韬略,实在叹为观止啊。”

    待周秦川说完,景泰帝抚掌赞叹,“被你这么一说,朕当真动心了,只是开椎场简单,但势必要增加不少人手,靡费钱粮,户部那里恐怕难以通过。”

    “陛下明见,不过瓦剌卫愿意为朝廷分忧,椎场所需的一应人手钱粮,不用朝廷出力,我们全都接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