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武三思听了是哑口无言,武则天不想再和他费口舌,召来了随身的宫女吩咐道,“去,将礼部尚书武承嗣,右骁卫大将军丘神绩,右鹰扬卫大将军王孝杰召来!哀家有要事商议!” 半个时辰后,武承嗣恭恭敬敬的进了寝宫,而丘神绩,王孝杰也一同到了西内苑,因太后未召见,便在大殿外候着。 武则天冷冷的问道,“承嗣,吐蕃使团如今有什么动静?” 武承嗣身为礼部尚书,接待吐蕃使团一行是由他全权负责。吐蕃使团一个月前就到了,但太后却出人意料的,一直未与论弓仁商谈政事,只是令国宾馆好酒好肉的招待着。论弓仁,还有一波吐蕃人早憋出了鸟气,连国宾馆的侍者也被打伤了几个。 武承嗣如实的道,“太后,吐蕃使团不安分。尤其是论弓仁,一直叫嚷着在长安城受到了大唐皇帝的羞辱,要太后必须给一个说法。” 太后点了点头,对吐蕃人在国宾馆惹事的行为是不置可否,又道,“承嗣,你立刻,在哀家的寝宫,书信一封去关中交给刘老仆射,阐明哀家的心思,武三思令他养老乃是一家之言,哀家绝不会剥夺刘仁轨在关中的利益。” 武则天反击的第一招,就是先稳住关中的宿将刘仁轨。刘仁轨本来就是保持中立的立场,是武三思飞扬跋扈的挑衅,甚至要刘仁轨交出权力去养老,所以刘仁轨才会站在了皇帝一方。 既然刘仁轨不满武家子弟当权,成为第二个吕禄、吕产,武则天干脆派出另一个侄儿武承嗣去向刘仁轨示好。至少证明武氏子弟,也不是刘仁轨所想象的那么无能,而且,也是尊重他的利益的。 关中至少还有一半的兵权在刘仁轨的掌控之内,只要刘仁轨能保持中立,皇帝就无法彻底掌控关中,能调动的人力、物力就相当有限,对洛阳形不成巨大的威胁。 当然,武则天令武承嗣写这一封信就是在打武三思的脸,摆明了就在暗示武三思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而武承嗣显然更值得重用。 武三思本来想压过武承嗣一头,未曾想却南辕北辙,反倒成全了武承嗣,也是恨得牙痒痒的。但他眼下背负着弑君的重罪,一屁股的屎没擦干净,能说得上什么硬话,也只能忍气吞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