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提前定案】(一)-《仕途法则》


    第(2/3)页

    东诚服装厂则是家典型的乡镇企业,在整个周康市的服装厂中,东诚不怎么起眼,也不是效益最好的,甚至屡屡濒临破产,这家服装厂的优势是设备齐全,拥有八十多名熟练员工,虽然效益并不好,但东诚的负债率不高。这家服装厂没有自主设计能力,销售完全空白,所谓的销售科,工作任务就是四处找来料加工的订单。市政府当初选中东诚,也是因为东诚正处在股份改造的边缘,市政府一开口,东诚自然迫不及待逢迎而上。

    太和毛巾厂的厂长卫得柱曾经和郭小洲见过几次,作为太和厂内部企业的领导,他比较了解太和厂崛起的内幕,他对郭小洲的热情明显高过宋为成。

    相比之下,纺织厂厂长毛庆军对郭小洲有些不冷不热。

    而东诚服装厂厂长周高涛则比较客气。

    这三家企业领导的态度泾渭分明,郭小洲态度不亢不卑。因为他心里明白,吉祥织布厂从上到下都不愿意加入新集团。吉祥虽是老式集体企业,不算国企,但基本待遇和国企职工挂钩,哪怕半年不开工,镇里有统筹的工资福利,生活无忧。一旦加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团公司,看起来是壮大了,但实际上从纺织厂领导到职工心里都有本账。一旦大气候变迁,纺织企业陷入低潮了,工资谁能保证?以前的太和就是前车之鉴。

    毛庆军今天之所来来参加会议,实属被逼无奈。

    东诚的周高涛则满脸喜庆。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反正都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入大集团,至少在原材料渠道上有诸多优势。

    至于太和毛巾厂,早已停工一个多月,最近刚开始招工和技改,在家赋闲多时的卫得柱自然眉笑颜开。

    郭小洲和他们闲聊几句后,低声问宋为成,“白湖农场没有来人?”

    宋为成左右看了一眼,小声道:“白湖距离市区有点远,大概还在路上吧……”

    实际上宋为成也不知道农场的刘卫忠场长会不会来。白湖农场作为省级粮种棉基地,其工资福利享受财政拨款,农场正式职工享受国企待遇,一旦被市政府强行划拨到股份制企业,就等于砸了农场职工的铁饭碗。在所有被招集的企业中,白湖的反对声音最大最猛也最顽强。据说还有职工上访到大市和省里,反对市政府强行搞“拉郎配”。

    吉祥织布厂厂长毛庆军乐得有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心想,只要白湖农场坚决反对加入纺织集团,那么他的吉祥织布厂也可以跟着效仿。当然,他还忘不了刺激下宋为成,哪壶不开提哪壶,“宋厂长,我听说白湖职工打算搞个什么千人签名抗议活动……”

    宋为成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白湖农场是太和纺织集团农工贸一体化部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集团能预期把白湖农场纳入其间,其实力毋庸置疑,在周康是绝对的头牌,甚至在全广汉,除了几家大型上市公司,也能算一头巨无霸。

    郭小洲看着毛庆军默然不语。在华夏,只要是在经济阵痛的转折关头,或者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生冲突的关口,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这意味着,太和集团农工贸股份制集团的改制,每一步改革都步履维艰!

    宋为成这个老狐狸终究没上毛庆军的当,他开口问道:“吉祥织布厂现在情况如何?”

    毛庆军也不藏着掖着,诉苦道:“宋厂长清楚,纺织行业其实是个无底洞,进去了就别想出来。当初投产立项本来就是各错误。再说现在的棉纱价格飞涨,布的价钱又上不去,还有通货膨胀,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可就是纺织工价涨不了,职工牢骚埋怨流失,为什么?没利润啊。”

    宋为成欣然道:“市领导高瞻远瞩,这才痛下决心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企业联合体,形成以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模式后,棉纺厂需要的原棉有自己的农场提供,你的织布厂需要棉纱?好说,一分钱原材料的资金都不用掏出来,咱们自己的棉纺厂提供棉纱,然后你的布匹提供给周高涛的服装厂,这样一种健康的产业链,无缝接轨,既可抵御市场风险,又能节约资源和最大化利用资金,利润自然也就上去了。”

    这一席话都是源自郭小洲的计划报告书。

    毛巾厂厂长和服装厂厂长当即表示赞成,大夸这种体制的优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