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蒙在鼓里-《血海孤狼》


    第(2/3)页

    “海军是叫战斗机。”宋美龄听完才呼了口气。海军在美国的情况她知道一些,他们是自己对外招标新飞机,两年前做的。当时飞机厂还很担心海军是否能购买足够的数量,谁想海军愿意为此支付保证金。欧战甫起,美国的飞机公司订单满满,国府先不说有没有外汇,就是有外汇也也没地方买飞机,订单交不进去。资源委员会有一个自建飞机动机制造厂的办法,可谁也不清楚这个办法行不行。

    “是,是叫战斗机。”宋霭龄笑了笑,她随即又说了一个让宋美龄难以呼吸的问题:“海军还说了一件颇为要紧的事情……,说是四川地底下有油田。”

    “四川有油田?在哪里?”宋美龄不但难以呼吸,连坐都坐不住了。

    “说就在川中。”宋霭龄道,“令侃说海军说年产十万吨以下石油没有问题,他们可以提供大致的范围区域,如果油井凿的多,过十万吨也不是可能,但那要看运气了。”

    “他们怎么知道川中有油田的?”宋美龄站起太快有些晕,旋又坐下了。她是航委会成员之一,不会不知道石油的重要性。如果四川真的有油田,那空军的训练小时就能延长,空军的训练小时能保证,又有好的飞机,当下的局面就能得到改观。

    “这个令侃倒没问,可海军说这是李汉盛说的。他不是有名的金手指吗,海那么深都能找到宝贝,找油田应该不难吧。”宋霭龄笑道。“可惜他成婚了,娶的是那个歌星徐佩佩,他要没有成婚,我就把令仪嫁给他。那时候还分什么你我啊,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宋霭龄说着说着就大笑起来,开始说几年前赴英邮轮上第一次见李孔荣的情形。宋美龄也对她这种想法憧憬了一小会,可心里有事的她还是坐不住,一会就走了。

    宋霭龄拉家常说服她的同时,孔祥熙也正在黄山别墅像常凯申汇报。这是他主动汇报,与海军的谈判也是他私自命令,常凯申听了两句就不想听,他只有辞职向胁让常凯申把话听完。其他都算了,听闻四川有油田的常凯申终于收起厌烦的表情,他眉头高挑:“川中有油田?”

    “李汉盛说的,应该不会有假。”孔祥熙道,“位置、深度、产量都大致明确,只要让孙越崎带人挖就是了。若真能年产十万吨石油,那对外汇……”

    “让他来挖!挖出十万吨……,不要十万吨,挖出五万吨我就放人,挖不出来就不要想了。”孔祥熙还想再说,没想常凯申一挥手,一口气就答应了,可他的办法却是简单粗暴。

    “你答应了?!”孔祥熙这边自己亲自上阵,那边让妻子做美玲的工作,没想到一说到石油常凯申就点了头。他是不清楚军政部对石油的紧迫——广州未失陷前,石油是从广州进口的,广州失陷,石油则大多从滇越铁路进口。日军虽未占领南宁,但已然切断越桂公路。时局若真要像李孔荣说的那样法国一个月战败,日军肯定会进驻法属安南切断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每月由法方分配一万五千六百吨运量配额给中方,其中仅汽油就占四千九百吨之巨。一旦滇越铁路被切断,滇缅公路每月两千多吨的运量运汽油都不够,不说其他油料军需品。即便滇缅公路运量上来了,也很难达到滇越铁路每月一万五千多吨的运量。上次谈判海军提到了一条水路,即从印度洋方向的皎漂港上岸,公路运至伊洛瓦底江之后再由水路运至八莫,然后再过境接上滇缅公路。

    在滇缅铁路谈判因边界问题而难以短时间谈拢之际,这条前清即与缅方达成的水路或许可以想办法开通。可水路运量也不容乐观,云南方面称:若河道不经疏浚管理、港口不扩建整顿,平均每月运量也不过两千多吨。两千吨是杯水车薪,即便疏浚扩建,船到八莫还是要挤占滇缅公路的运量,除非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后在曼德勒上岸经铁路运至腊戌。水路的最大意义不过是在仰光为敌所占时能有另外一条通路。

    对外运输通道、运量、石油、汽油储备……,桂南大战结束后谁也无心不关心88军的损失问题,国府面临的问题是贸易绞杀战。没有汽油汽车不能使用,重炮不能拖曳,飞机不能起飞,军队最后一点不多的现代化装备也将丧失。淞沪的时候是三个师打日军一个师团,没有汽油,那要多少个师才能打日军一个师团?
    第(2/3)页